山川異域,風雨同舟;
學術交流,醫學無界;
云端相聚,共襄盛會。
11月21日,“第二屆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edicine, UCM)—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學術國際高峰論壇—中美腦血管疾病治療專題”順利召開。該論壇匯聚中美知名腦血管病領域專家、教授、博士等,聚焦當今腦血管病與神經醫學相關的熱點問題與病例進行研討,凝聚學術智慧、融合臨床精華、集合創新力量,推動腦血管病臨床及科研砥礪前行。
▲ 學術交流,醫學無界
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新形勢下,本次論壇以線上+線下雙向驅動的模式,相聚云端,百人同場、6125 人“入場”觀看了直播。
UCM嘉賓:國際戰略與業務拓展部Joseph S. Barcie, M.D., MBA;神經科主任Shyam Prabhakaran, M.D.;神經重癥監護主任、綜合卒中中心聯席主任Fernando Goldenberg, M.D.;神經血管內服務部主任Tareq Kass-Hout, M.D.。
中方嘉賓:博士、博士生導師、長海醫院腦血管病診療中心主任劉建民教授,上海藍生腦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葉文琴、副總裁劉軼永,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院長項耀鈞、總經理兼書記朱敏、腦血管病科主任張琪博士,上海天佑醫院執行院長王強、慈溪藍十字腦科醫院副院長陳化等出席。腦科醫院相關學科專家及醫護骨干、藍生旗下其他醫院領導及醫生等參加。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副院長潘耀良主持本屆會議。
嘉賓致辭 開啟論壇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項耀鈞院長致大會開幕辭。項耀鈞院長表示,本屆高峰論壇匯集了國際、國內著名的腦血管疾病神經科學專業相關領域的專家,共同交流最新、最前沿的學術成果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項院長表示,這不僅對本院提高腦血管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還能為“健康中國”發展戰略貢獻綿薄之力。
▲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項耀鈞院長致辭
項耀鈞院長就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基本情況、學科人才、高精尖設施設備等方面作了簡要概述,重點介紹了醫院腦血管病科、功能神經外科、腦腫瘤外科、神經內科、康復醫學科等五大重點學科特色及成效。最后,他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
▲ 國際戰略與業務拓展部Joseph S. Barcie, M.D., MBA致辭
國際戰略與業務拓展部Joseph S. Barcie, M.D., MBA簡要介紹了UCM及國際合作項目。UCM是美國排名前10的醫學院──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醫學院的教學醫院,隸屬于1890年由洛克菲勒創辦的芝加哥大學。迄今為止,芝大共有100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包括12位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醫療體系由普利茲克醫學院、芝加哥大學生物科學部和UCM等組成,以臨床、教學、科研為核心,五位一體,并在神經科、心腦血管疾病、癌癥、器官移植等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UCM每年為70多個國家和地區患者提供服務,近年來與世界各地的知名醫院和政府機構開展了友好合作與交流;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于2019年10月29日與UCM簽約戰略合作,是中國二十多家著名醫院與UCM合作中的一家。
學術交流 精彩紛呈
UCM神經科主任Shyam Prabhakaran, M.D.首先簡單介紹了芝加哥大學神經科學中心的12位杰出專家學者、兩大享譽世界的神經科學項目、四大神經科和神經外科中心及項目。隨后以《顱內狹窄的藥物治療和介入干預》為題,從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ICAD)背景、診斷和機制、治療選擇、MYRIAD試驗的發現和展望等方面進行闡釋,研究復發卒中伴有癥狀的ICAD患者的自然病程;引用之前的介入治療和藥物治療的臨床試驗以減少ICAD患者再發卒中的風險;評估卒中的各種機制,探索未來針對有癥狀ICAD患者的臨床試驗的潛在治療目標,同時分析了目前面臨的挑戰。
由長海醫院腦血管病診療中心主任劉建民教授團隊牽頭,于2020年5月組織的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項目“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DIRECT-MT)”結果正式發布,該項目獲得了國家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以及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的資助,并被世界臨床醫學領域最權威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以原創著作形式在線發表,標志著中國在腦血管病防治領域的臨床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領國際卒中治療新方向。
會上,劉建民教授對DIRECT-MT臨床研究進行了解讀。DIRECT-MT以循證級別最高、PROBE設計的RCT研究證實,在中國41家大型卒中中心進行直接動脈取栓治療的結果,并不比現有指南推薦的靜脈溶栓后橋接取栓的標準治療方法差。
腦出血(ICH)患者血腫擴大及血壓控制一直是臨床研究關注的焦點,前者可導致神經功能損害加重,是ICH 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后者控制不良可能導致再出血、顱內水腫加重。UCM神經重癥監護主任、綜合卒中中心聯席主任Fernando Goldenberg, M.D.以《出血性卒中管理》為題,詳細講解了血腫擴大早期介入干預及血壓管理控制目標,并分析了ICH患者關于開顱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術等外科手術的選擇策略。
UCM神經血管內服務部主任Tareq Kass-Hout, M.D.以《大腦不是時間》為題,重點探討卒中的未來治療方向。基于臨床循證依據及試驗數據,Tareq Kass-Hout, M.D.指出,卒中救治時間雖然十分重要,但不是唯一要考量的指標。他重點闡釋了影像學檢查的目的、選擇,探討了高級影像學檢查意味著更好的結局。同時結合現狀分析不足及挑戰,并展望未來。
不正確的治療方法、達不到預想目的的治療可能造成DAVF臨床癥狀的加重,如何選擇正確的手術治療策略,降低DAVF復發率,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張琪博士講解了《累及大靜脈竇區的硬腦膜動靜脈瘺( DAVF)的介入治療》,展示了多例硬腦膜動靜脈瘺介入手術,詳細分析了DAVF的手術治療策略及處理技巧,充分展現了手術者的精湛醫療技術。
專家們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從病例分析到新、權威的學術動態,多維度、深層次地就相關專業新進展和熱點問題進行學術交流和討論,在充分表達觀點的同時,亦分享了各自的學術積累和臨床心得,共同為與會者呈上一場專業性強、內容充實的學術“盛宴”。
▲ 專家互動,暢所欲言
講座過程中,還設置了提問環節,與會人員紛紛參與互動。在濃厚的學術氛圍和熱烈的互動討論中,論壇不知不覺走向尾聲。
深入合作 展望未來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項耀鈞院長做本屆論壇結束語。項院長講到,現在是上海的中午、美國的半夜,各專家奉上5個專題的精彩內容,深入的剖析、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手術技巧的展示、分享和交流,為參會者拓寬了視野,理清了思路,加深了大家對腦血管疾病診療的認識,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深入交流,尤其是面對面的交流,努力取得更大的進步,更好地服務腦血管病患者。
▲ 項耀鈞院長做本屆論壇結束語
UCM神經科主任Shyam Prabhakaran, M.D.表示,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的工作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UCM與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在臨床研究、臨床流程等方面應該有更緊密合作的機會,大家彼此互相交流與切磋。本屆論壇歷時近四小時,線上參會人員6125人,Shyam Prabhakaran, M.D.驚喜地表示,這很感預料之外,創了紀錄;他期待未來的交流可以帶來好的遠景,一起更好地管理復雜病例,更好地服務全球患者,使未來越來越好。至此,本屆神經學術國際高峰論壇圓滿結束。